back

OpenGMS Lectures(二):“Geographic Modeling & Simulation” by Prof. Guonian Lü

2020/06/12

应南师大陈旻教授盛情邀请,虚拟地理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首任主任闾国年教授,于6月12日作客“OpenGMS系列讲座”,通过网络会议的形式作了题为“地理建模与模拟”的报告。

闾国年教授首先从地理认知理论与方法角度,为我们讲述了组成虚拟地理环境的四个部分:数据环境、建模环境、表现环境以及协同环境,引出对地理建模环境的探讨。接着从研究背景出发,揭示地理建模与模拟反演过去、预测未来、模拟过程和揭示规律的作用,介绍了各种地球系统模型以及集成化的地理模型与模型集成环境。同时也指出了地理模型专业性强、资源分散和异构性强的特征,引出地理建模与模拟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以地理问题求解为驱动,以地理模型共享为基础,以地理概念建模为切入,以分布式计算为支撑,构建模型共享标准,模型共享环境,地理建模环境,模型运行环境。随后,闾国年教授详细讲解了如何构建上面提到的一个标准,三个环境的研究思路,并指出其中的6个关键技术:1.地理模型分类与元数据规范;2.地理模型解析与模型库建立;3.引导式地理建模的匹配技术;4.异构模型共享的模型封装技术;5.模型集成与分布式运行的插件与代理技术;6.GIS与地理分析模型之间的桥梁。关键问题的提出也为研究地理建模与模拟的师生指明了道路和前进方向。会议最后,闾国年教授为地理建模与模拟的研究做了总结:(1)发展地理系统建模与模拟环境,开展地球系统的模拟既是综合集成研究最有效的方法和工具,又是国际地学强国的体现;(2)地理建模环境与地理模型共享技术需要从集中式走向分布式;解决多源、异构地理模型在网络空间共享问题,形成“分布式地球模拟器”;(3)六个关键技术;(4)流域地理建模与模型集成实验表明地理建模与地理模型共享环境框架可以实现流域模型的快速重构;海洋潮波系统建模与模拟的实验表明地理建模与地理模型共享环境框架可以支持多种模型、多种空间尺度模型之间的嵌套、耦合与高效集成。最后闾国年教授为地理建模与模拟作了如下展望:(1)发展具有网络特色的地理建模与地理模型共享环境;(2)强化陆地系统模型的建设,充分认识陆地系统模型在地球系统科学模型系统中的地位与作用,通过地理建模与地理模型共享环境发挥广大地理科学工作者在地理建模领域的作用;(3)地理建模与地理模型共享环境与地理数据环境、地理时空表达环境和地理研究协同环境紧密联系,需要重视遥感技术的数据支撑和数据同化。线上报告的形式,加上闾国年教授丰富的报告内容,吸引来了许多友校师生,包括湖南科技大学、云南师范大学、南京邮电大学、滁州学院、苏州科技大学等十多个高校。最后的问答环节也为许多师生解决了内心的疑惑,获益匪浅。

闾国年,教授,博导,入选人事部百千万人才计划第一、第二层次人选、教育部跨世纪人才,是第六、七届国务院地理学科评议组成员。担任虚拟地理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首任主任,领衔建设了地理环境演化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点、地理信息科学江苏省重点实验室、警用地理信息技术公安部重点实验室、地理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江苏省协同创新中心等学科平台,领衔申报并获批地理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学科和地理学国家一流学科。主持了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3项)在内的国家级项目1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省部级奖项3项。